浙江在線12月12日訊(記者 徐彥 孫瀟娜 拍友 蔡卡特 汪瑾琪)在杭州市蕭山區東部,自1966年起,數十萬人開展大規模圍墾,共圍灘涂50多萬畝,創造了造地史上的奇跡。
如今的群圍村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坐落在第一圍的群圍村,就是蕭山圍墾精神的發源地?!叭簢奔础叭嗣袢罕婟R心圍墾”之意,對群圍村的百姓來說,腳下的這片土地來之不易。近日,記者前往群圍村,探尋這個“窮圍村”如何成為富裕村的幸福密碼。
面對錢塘江潮水坍江的威脅,1966年起,老一輩的蕭山人,用最原始的工具和人力,一肩一擔,移山挖土,填海埋江,用辛勞和汗水挑出了這片鄉土,鎖住了錢江潮水,給千千萬萬蕭山人一個安家之地。
造地難,用地更是難上加難。圍墾起來的土地大多為鹽堿地,農作物產量很低,所處區域交通又極為不便。2006年,懷著對鄉土的依戀,時年36歲的鄭劍鋒,辭去企業的高管職務,回到家鄉,擔起了村書記的職務。他知道,想要創建美麗鄉村、美麗經濟,這片土地是關鍵。他引導村民利用本地優勢進行水生作物種植,整理荒地變為“聚寶盆”。
村民趙玉花在家打理美麗庭院,她家是蕭山區美麗庭院示范戶。
和鄭劍鋒一樣,一代代群圍人堅定信念、勇于創新,續寫著“新圍墾精神”?,F在的群圍村,早已擺脫貧困村的歷史,從負債百萬余元到擁有9000萬元總資產,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村、富裕村、幸福村。每家每戶一起努力,打造美麗庭院。村干部對農戶庭院進行檢查評比,指導幫助村民扮靚美麗家園,維護村容村貌。
群圍村引進智慧管理系統,成為蕭山區首個應用“智慧小腦”基層治理平臺的村莊。
2020年11月,群圍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和蕭山區美麗鄉村示范村。為更好管理這片美麗的鄉土,村里還引進了高科技的智慧管理系統,成為全區首個應用“智慧小腦”基層治理平臺的村莊。
當年,這里是錢塘江灘涂,如今,這片土地民熙物阜,一代一代的群圍人,將繼續書寫奇跡。
看浙江新聞,關注浙江在線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線"或電頭為"浙江在線"的稿件,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浙江在線",并保留"浙江在線"的電頭。